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心闻动态 -> 正文 心闻动态

甘霖沛雨,龙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12-03

甘霖沛雨,龙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顺利举行







为持续提升我校心理育人工作实效,稳固推进“龙心育人”工程建设11月29日9:30-12:30,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在团体辅导室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就2024级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本学年书院心理育人体系建设和如何提升预警防控实效等核心工作进行了汇报和总结,并就当前心理育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提升举措进行了全面研讨。学生工作部部长赵联章、副部长张建良、商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杨睿、人文艺术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杨占伊、医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马宏、工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马强、国际合作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黑艳霞、心理中心主任王玉琴、学生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周政辉、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廖婷以及各二级学院学生办主任、心理专干和心理中心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工部副部长张建良主持。








本次研讨会的第一项议程,由心理中心主任王玉琴就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全面发力,提升心理育人实效”的汇报。首先,王主任梳理了我校“龙心育人”工程建设及“一站式”心理育人模式的整体工作思路后,并就“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开展日常心理咨询、组织新生心理测评、坚持重点关注排查等重要工作进行详实的数据统计与结果汇报。接着,在“深化特色心理育人体系”层面,王主任以我校“五级双层四联动”立体化心理育人体系为基石,凝练了心理中心在加大下沉书院力度、梳理下沉书院服务路径中的工作成果。最后,王主任对当前心理中心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提出“加强校外实习与走读学生监管策略”、“发挥家-校-医-社多方联动预警防控功能”、“提升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等举措。








会议第二项议程,由各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集体研讨。人文艺术学院杨占伊院长提出,二级学院要与心理中心紧密联系,要在工作中反复摸排与再干预,要大力发挥学生群体的心理互助朋辈力量,要不断强化辅导员的安全红线意识。商学院杨睿院长对辅导员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并提出AI智能体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医学院马宏院长就如何甄别隐性心理危机群体,如何保障重点关注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何与涉原生家庭因素的学生沟通,与各位领导老师进行了交流。工学院马强院长分享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核心要点是“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持续关注”,因此如何促进班级心理委员




发挥末端预警作用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并建议心理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真实案例分享研讨,建议各学院、书院合力联动,保障信息通畅精准。国际合作学院黑艳霞院长针对心理育人工作,提出建立、健全信息监测系统,辅导员谈心谈话记录线上共享,学院、书院信息及时共享等宝贵建议。随后,学工部张建良部长指出,如何有效发现心理异常学生是当前心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据此,张部长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辅导员要高效、精准掌握所带班级全体学生情况;二、加大心理委员、蒙心舍长的能力提升培训力度;三、要坚持落实辅导员日常谈心谈话及重点关注制度;四、重要时间节点要做好心理健康评估;五、针对请假、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学院、书院要与心理中心及时对接,精确研判,共同干预。


会议第三项议程,由学工部部长赵联章进行总结讲话并提出工作要求。首先,赵部长对开展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性予以高度肯定,并提出在今后应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育人工作交流会,以期不断提高重视程度,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接着,赵部长指出校外学生管理和心理问题学生管理是我校学生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因此在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时,要时刻秉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系统思维、综合施策、群防群治、务实高效、提高质量”的工作原则。基于此,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赵部长提出以下重要举措:一、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心理育人能力;二、强化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与末端预警作用;三、加大心理中心下沉书院力度;四、调动正蒙导师、楼长、班团干部、学生事务助理等多方力量,最终实现从有形到有效的完整过渡。最后,赵部长总结了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并向各学院、书院及心理中心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要提高意识,重视实效;二要与时俱进,完善制度;三要履职尽责,提质增效;四要扎实细致,精细工作;五要务实高效,提高质量;六要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安全稳定。






此次研讨会为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回顾与总结。今后,在学校理事会和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学工部的统一部署下,在各学院、书院的倾力协作下,心理中心将持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在学生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细化心理育人工作体系的程序和步骤,持续推进我校“龙心育人”工程建设,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赋能助力。